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好吃布丁理論與蛋塔風潮

[達克日記] 2007/02/27--好吃布丁理論與蛋塔風潮

今天下午,我媽買了新的布丁回來,
然後跟我爸兩個人在下面吃,
新布丁得到了不少的稱讚。

此時,我想起了近幾年來推出的一些好吃的新布丁…
又回想起小時候,布丁往往只有統一跟味全兩家的時代,
突然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
在此暫稱為「好吃布丁理論」。(笑)

--------------------------------------------------------------------

我所謂的「好吃布丁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已經成熟的寡佔市場中,(我強調寡佔。)
若出現了其中一家廠商突然推出了某項超越原有數項產品非常多的新產品時,
其他廠商將會不得不也跟著推出新品質的產品以應戰,
此時消費者就會得到更多新一代的選擇。

以布丁為例子,
原本市場裡面,只有統一跟味全的「傳統式雞蛋布丁」,
結果某天也許其中一家廠商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布丁,
也許是「奶酪布丁」,口感甚佳,一下就搶走了顧客們的眼光,
此時另一家廠商就不得不也推出類似的新產品,
以防市場完全傾斜。

而好吃布丁理論發展到最後,
往往是出現一個「好的良性循環」,
幾個大廠之間,彼此良性刺激,輪流推出新產品,提高品質,並降低成本,
最後獲利的不只是廠商本身,消費者也享受到了新產品的樂趣。


--------------------------------------------------------------------


其實,這個「好吃布丁理論」並沒有什麼新鮮之處,
這算是市場競爭裡面必然的典型現象。

但,我之所以想把它寫成日記,
最大的理由並不是「好吃布丁理論」本身,
而是想探討「蛋塔風潮」。(抱歉,我選不到正確的字)

也許,看到好吃布丁理論,
很多人會直覺說:「這不就是蛋塔那種一窩蜂效應嗎?」


其實,若就廠商的角度來分析,
這「好吃布丁理論」與「蛋塔效應」所描述的狀況是截然不同的。

好吃布丁理論是出現在一個「寡佔的成熟市場」,
也就是,也許只有兩三家超大的廠商早已瓜分九成以上的市場,
且這幾家廠商之間已經幾乎出現了各自固定的佔有率;
而當其中某一大廠推出可能會破壞市場平衡的新產品時,
其他大廠不得不與之應戰的狀態。
也就是「紅海」。

但,蛋塔效應卻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沒有絕對優勢的大廠商存在,
市場亦還沒有開拓完成,究竟實際上會有多少顧客穩定持續購買此產品都未知的狀態,
然後,有其中某一小廠商在其中推出了超級熱賣的產品,
接著有許多路邊來的其他廠商看到了,也想分一杯羹,
就一窩蜂地在「毫無事先準備與基礎」的情況下投入此市場。
簡單來說就是「過熱的藍海」。

我為何舉這兩個例子出來對比呢?

因為這是一種很強烈的感慨,
大多數人並分不清楚這兩個市場模型的差別…

一直以為,自己以小本經營的散戶哲學投入,
能得到「好吃布丁理論」理那樣的成功,
最後卻只換來了「蛋塔效應」的失敗。

請注意,我想說的是:
「請不要過度相信『藍海』就一定會成功,
而『紅海』就一定會失敗。」


藍海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沒錯,但相對的它也存在著相當高的冒險性質,
說得更白就是「高風險」,但不一定會有「高報酬」。

紅海則是一個成熟的老市場,它已經出現了穩定的經營公式,
也就是「相對低的風險」,與「相對低的報酬」,甚至沒有報酬。


不管對實力雄厚的大廠,或小本經營的散戶而言,
其實,藍海或紅海都是各有不同的經營方式,
絕對沒有藍海或紅海就對哪一方比較有利的狀況。

一切,看的都是當事人自己的手腕與技術。

如此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