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聞,我早就看到麻痺了。
不是認為「又是一篇譁眾取寵的新聞」,
而是覺得「唉,原來有人現在才發現嗎?」
其實,汽車與石化工業等排放出來的廢氣,
真的造成空氣污染而且很嚴重是沒錯,
但,要怪罪工業化是「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
這是天大的笑話。
縱使十八世紀大氣層裡二氧化碳的濃度到二十一世紀已經增加了一百倍,
實際上二氧化碳在大氣裡的濃度仍然沒有破百分之二。
同樣的道理印證在其他碳氫化合物氣體上。
這代表了什麼?
即便,這些氣體「可以是」溫室效應的主兇,
但,增加的量實在太少,
他們真的是主要原因嗎?
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By the way...
看過火力發電廠的蓋格計數器相關儀器統計報告的人,
就會知道,火力發電,尤其是燃煤跟燃油的,
他的輻射量是核能電廠的好幾倍,
更別提火力電廠天生就有嚴重的空氣污染了...
這不是什麼驚人的事實,
知道煤跟石油生成過程的人,
就能明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所以,別再說什麼因為輻射線的問題要廢核了,
你廢核之後,除非不用電,
否則所有的電廠全部都有污染,
而且,往往比核分裂與核廢料嚴重數倍。
水力電廠必須有龐大的水庫量,
這個水庫造成的區域性水氣循環改變,
足以破壞季風與整個大陸的原有空氣流動,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巨象的空氣污染」。
詳情,請見中國長江三峽大壩與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胡佛大壩相關資訊。
火力電廠不管燃煤、燃油還是燃氣,
他們都有強大的空氣污染,更別談他們因為需要大量的石化燃料,
以致於石化燃料中少數的同位素放出的輻射能也同比例大幅增加。
風力、潮汐與太陽能等「再生式發電」,
表面上看起來很乾淨,
但,請考慮一下他們需要有多廣大的面積吧。
誰敢說當整片山野全部都蓋滿風車、
整條海岸線都是潮汐發電的水車、
整面沙漠都必須是太陽能電板時,
這不會造成跟水力電廠同樣的區域空氣與洋流對流的強大改變?
環保,不是一味地反對,
也不是隨便丟一個看起來很乾淨的替代方案…
看不見的,不代表乾淨。
電影「明天過後」講得很清楚。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